汶川地震是我国多年来影响面大,事件复杂、破坏力最强、应对最困难的突发事件。汶川伤,国之殇,纪念此次大地震是铭刻、更是反思。铭刻死难者用鲜血凝成的教训,反思工作中的薄弱环节。普及应急知识,完善应急机制,更加科学的应对灾害,努力降低灾害损失。
根据相关统计,地震发生后造成的伤害,除去建筑物倒塌及次生灾害等客观因素所致外,还有“惊慌”等主观因素酿成的伤害。惊慌使得许多人只会随别人行动,而不能冷静地思考。由于逃身的本能驱使,使得人们不是仓皇跳楼,就是相互拥挤踩踏而死……所以保持良好心态,往往能规避突发事件所带来的伤害。尽管每一个人面对恐慌、灾难、死亡等危险,都会感到担心、害怕,这是人之常情,也是心理表现的应有之义。但是,除了这些“应有之义”之外,人们更应该表现出坚强的一面,害怕不是办法,担心无济于事,既来之,则安之,坦然面对,设法解决,这才是成熟心理的凸显。
地震来临如何自救
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“12秒自救机会”,即地震发生后,若能镇定自若地在12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,就能给自己提供最后一次自救机会。否则,凶多吉少。
室内
如果在房子里,就应该躲到桌子下面或者卫生间里、墙角内,依靠上下水管道和煤气管道支撑,会减少伤亡;地震时,门会因变形而打不开,所以我们不要关门;如果是在夜间地震,要争分夺秒地向安全地方转移。发布临震预报后,所有成员都要听从当地政府的指挥,按指定路线和地点疏散。
室外
如果是户外的场合,要避开高大建筑物等危险之处,护住头,迅速跑到空旷场地蹲下。当大地剧烈摇晃,站立不稳的时候,人们都会有扶靠、抓住什么的心理。身边的门柱、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。但是,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,实际上却是危险的。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、门柱等躲避。在繁华街、楼区,最危险的是玻璃窗、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,因此,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。
古语有云:
“居安思危,思则有备,备则无患。”只有对突发事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,应对策略和足够的应急知识,我们才能在可能造成重大伤亡、财产损失、紧急事件、自然灾难、事故灾难突然发生时,临阵不乱,沉着镇静,主动将损失降低到最低。
文章部分文字、图片、数据、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。